【热点背景】
生态环境部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定为2018年6月5日环境日主题。建设美丽中国贵在行动,成在坚持,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情况和行为习惯,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开展了公民环保行为调查研究。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显示,66.88%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69.04%的受访者会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数据证明,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崇尚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但同时,报告还指出公民环保行为存在场景差异,家庭活动中践行度最高,公共场所次之,工作场所最差,以律己为主,缺乏影响监督他人的意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实践多出于责任感和从众心理,这就导致出现缺乏主动性、互动性以及“知易行难”的问题。
【预测题目】
日前发布的《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对自身应该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共建美丽中国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公民除了自身注意日常身边小事的环保,对于参与到更专业的环保和监督他人环保都普遍缺乏主动性和认知度,对此,你怎么看?
【兴政参考解析】
从祁连山的生态破坏招致舆论强烈谴责,到群众主动举报泰瑞制药“表面整改”,不断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对于蓝天绿水的需求更为迫切。《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和公民们上下同心,同频共振,有效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治理实践的全过程。
但是确实如果我们是城市居民,植树节时想去种棵树,但没有单位或者学校组织,我们并不知道该去哪儿种或者能去哪儿种,夏天在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现空调温度太低、浪费能源,也并不知道应该跟什么机构或者什么人反映,看到他人的不环保行为,也是碍于对方是陌生人,担心劝解给自己招致祸端,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在环保道路上的困难一直都阻碍着我们参与到更广泛更专业的环保行动中。
除了身边的日常小事,不少人还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和渠道,参与到更广泛的环保行动中来。这就要求,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生态文明意识、掌握相关的方法和知识,还需要有更多更便利的渠道来付诸实施。这些渠道,不仅是公众的行动路径,也是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交流途径。
比如,城市能不能辟一片“市民林”,让想种树却没有单位或学校组织的市民,通过打电话预约就能在合适的季节亲手种下一棵树,并在种树的过程中得到相关指导。比如我们能不能提供社区环保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统一组织,共同环保,让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到更专业的环保工作中,我们应更广泛的宣传12369环保举报热线,建立环保举报快速反应机制,让我们的公民动一动手指头就能快速解决不敢提醒不懂提醒他人的困扰,当然我们在要求政府进行机制建设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公民其实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任何破坏我们地球家园的行为我们都有权利和义务去提醒制止,所以我们要明白环保动力来自公众参与,成效在于公众参与,推动环境治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环节。